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说一下在幼儿园老师是如何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工作的。
**,就是在家中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和学习的环境。如果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欠佳,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地学习或者游戏,家长首先就要提前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让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有条件的话*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不要今天在客厅画画,明天又去卧室。对于控制力和注意力欠佳的幼儿,家长在家中给予营造学习环境很重要。并且孩子在活动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交谈讲话,看电视,玩手机,就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也*好坐下来一起陪他参与活动,或者陪伴在左右读书。
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玩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意思就是想让孩子的注意力持久,家长就不能仅仅提出来让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是孩子自己接受了,他明白了,就能主动自发的去遵守一些相应的规则。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是大人在约束他了。
第三,不知道幼儿园和在家中给儿子的每次活动时间是多久。时间一定不宜太长。5岁左右的孩子一般一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中间如果有意注意力的时间可以达到15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达不到,可以慢慢培养。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如果孩子一旦有了任何一点进步,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个表扬和肯定且一定要具体,不要泛泛。家长要说具体表扬的事情,比如:宝贝,今天上课你能够安静的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完了两个故事!很棒!妈妈真为你骄傲!类似于这样的表扬和话,会比直接说“你真棒!”这种宽泛的表扬的话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
第四,学龄前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游戏,所以一定避免用急躁的说教方式去打击孩子。在家中,妈妈可以有意识的陪伴孩子做些锻炼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购买拼图时注意片数,要符合当下孩子年龄。片数太少,太容易完成,会让孩子缺乏挑战性。片数太多,难度大,孩子又体验不到成功,会很受打击)。搭积木(要点和拼图一样,可以搭木质积木,也可以玩乐高,但是一定要完成*终作品,不能半途而废。)。涂色(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涂色,比如汽车主题等)。比比谁是木头人的游戏(注意游戏时长。开始玩的时候可以是坐在椅子上3分钟,慢慢增加时长。游戏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比拼,故意输给孩子可以让孩子取得成就感)。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养成专注的习惯。
还有一些建议,在家中可以设立家庭阅读时间。比如每天8点到9点全家一起读书,大人小孩都安静的自己读自己的书,读完后相互分享一下自己看的什么书,书里讲了什么事等。活动结束后,三人相互投票,选出本次活动的“阅读达人”,条件可以是谁看书时*安静,坐姿*标准,谁讲述的书的内容*详细等。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做好阅读表率的同时可以适当放放水,共同给儿子投票,让他多当选几次阅读达人,感受阅读的快乐。但要注意,阅读活动一定不要以“阅读量”为标准,谁看得多,谁就*厉害!不是这样。当选7次阅读达人的家庭成员就可以获得一个家庭特殊表彰或者其他表扬。阅读活动*能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再加入分享环节和评比环节,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又可以在孩子的表达中去判断孩子刚才是否进行了专注阅读,同时又可以借助评比环节去激励幼儿继续进步。再有就是,无论在家中幼儿做什么活动,特别是对于注意力欠佳的幼儿,初期家长务必专心陪伴其左右共同完成活动,否则绝对达不到效果,孩子离开了家长的参与就又会自由散漫了。然后就是,家长和幼儿园务必通力配合。比如在幼儿园中孩子的进步老师反馈给家长了,那家长就要在家中也进行表扬,同样,孩子在家里的进步,家长也需要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可以在集体中对孩子在家中的进步进行公开的表扬!可以受到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赞赏,这是孩子心中极大进步动力!
意思就是妈妈可以和儿子在一个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一次(看效果,也可以分多次谈)谈话。妈妈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让孩子自己体会出一个道理:上课或者做事情注意力集中了,是对我自己好,可以让我进步,可以更加让我受到欢迎。不是为了别人。比如妈妈可以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和小朋友玩猜谜语的游戏,其他小朋友都认真坐好,认真听老师讲谜语,所以都知道谜底了,但是宝贝不认真听,没有听到谜底。*后别的小朋友都会猜这个谜语了,只有你因为没有认真听,所以不会~是不是很可惜~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孩子自己感受注意力集不集中带来的不同结果。现在孩子上课坐不住,不认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因为习惯没有培养好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上课坐在那里,不可以动,不可以讲话,是约束!不自由!他没有从根本上认为“上课安静听讲,坐好,不乱讲话”是为了自己。他如果可以从心里认为集中注意力是对自己好,能让自己受益,他就会主动去做这件事了。
这是我现在想到的教育孩子纸上谈兵远远不够,毕竟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多多实践和坚持!而且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去建立,妈妈一定不要着急。